农贸市场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一项事关城市居民生活的民生工程,对于农贸市场的整治和建设,不仅有利于提升市容市貌,而且极大地便利市民的生活。近年来,我市不断加强对传统农贸市场的改造,加大了对农贸市场周边环境的整治,农贸市场整体上得到一定改善,但仍未达到商场化升级标准。
彭华代表指出,我市农贸市场大多建于上世纪90年代,基础条件较差,设施简陋,仓储、运输、垃圾清运、停车设施等未配套完善。极大部分的农贸市场没有停车场所,造成车辆乱停乱放、占道违停现象严重,容易造成市场周围出现阶段性拥堵,影响居民出行以及市场有序管理。同时我市城区面积大,城市人口过450万。但除了传统的河西市场、河东市场、乙烯市场、站前市场、官山市场等大型的市场外,许多新建小区周围没有专门的农贸市场,市场容量与周边消费群体密度严重失调,衍生出室外占道经营的马路市场,严重损害了文明城市形象。为加强城区农贸市场整治,营造良好购物环境,彭华代表建议:
通过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城市市区人口在2.5万以上必须配置一个农贸市场的规定,认真按城市区域人口的密度做好规划,科学合理地布局建设市区农贸市场。新建居民区要注重农贸市场的建设标准达到规定规模的商业面积;加强对农贸市场的停车场、公共卫生设施、消防等配套设施规划建设。而现有市场应完善设施。
利用报纸、广播、电视、新兴媒体等新闻媒体和其他多种形式的宣传方式,让广大市民树立健康的消费生活方式,自觉进点、进店、进场购买物品,形成良好的购物习惯。
参考外地对农贸市场外部环境实行社会化管理的模式,委托物业公司对农贸市场周边车辆停放、道路交通和卫生环境进行管理,对农贸市场周边“脏、乱、差”、“几不管”的问题进行规范化整治。在资金上可以通过区级政府、街道社区、市场多方共同筹集的原则进行分摊,既可以弥补政府的公益投入不足,又能充分体现城市管理属地管理的原则。